2008-04-20

不等價交換

  我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說所有交換都是等價的,例如你花10元買麵包,麵包的價值就是10元,兩者是等價的,總之就是所有的交換在交換前後所擁有的東西不變,據說很多人主要是因為看了某卡通而這樣想。另外也有些人持這個觀點是出於某些勵志想法,而認為收穫需先有付出、有付出就有收穫。不論何者,我非常不同意。

  事實上所有交換都應當是不等價的,交換通常都會是有利的(所以我們才會去做那個交換),只有少部分會有害,沒有等價的交換。你花10元買一個麵包,對你來說有麵包可以吃的價值比那個不能吃的10元硬幣大;而對商人來說,麵包只要用低於10元的成本就可以大量製作出來,麵包是他不需要的,所以他賣麵包換取10元。於是這個交易兩人都由不等價的交換中獲利,這個交易過程中獲得的利益在經濟學上叫做消費者剩餘,是促成所有交易的動力。而就算在促銷活動使用成本價或甚至低於成本的價格跳樓拍賣,商人也賺到了廣告效益或是降低了虧損。另外也有些人因為缺乏經濟頭腦而造成賣的東西價格比成本還低而不自知,這時就是前述不等價的交換中交易有害的情況。

  而關於付出和收穫,很明顯地我們知道社會上有許多人因為運氣好、或是因為家產夠多,而能夠不勞而獲;而也有不少人因為天時地利不佳或被騙錢而造成付出了大量心力卻只換來高築的債臺。

  至於那個卡通(還是漫畫?),我沒有看過,不過聽說它講的只是化學上說的質量守恆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