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讓最自私、最肯犧牲別人、最會躲避法律制裁的奸人,那些自戀、反社會、和心理病態的病人,成為影響力最大的領導者。企業在經濟學家的背書下說他們唯一的任務是獲利,用各種合法或違法的方式把成本轉嫁給社會。比起正正當當地做生意、創造雙贏,他們選擇投資報酬率更高的手段:用既有的財富併購競爭者、遊說政府、操作民意輿論,給自己量身打造各種補助、福利和法律漏洞,形成最有利的壟斷環境,讓貧者更貧、富者更富。
看不見未來的90%凡人用娛樂麻痺自己。電腦特效和動畫用不符現實的畫面和情節刺激我們的情緒和感官,就像愛吃辣的人越吃越辣、愛喝含糖飲料的人越喝越甜。短影片的即時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讓人放棄思考。罐頭笑聲和各種用到爛的配音讓你連何時該笑、何時該驚訝都身不由己。針砭時事引人反思的電影太燒腦,觀眾寧可看熟悉的英雄在續集中打爆壞人,連新角色都懶得認識。至於真實世界的複雜議題,就算過度簡化成懶人包都還嫌太長,於是議題的利害關係人得以用片面的真相和迷因取代實際的討論。在娛樂作品中,上萬人的逝去或世界末日只是一個概念,人們對之麻木,於是現實生活中的戰爭、犯罪、車禍等等,都成了茶餘飯後的娛樂,人們在社群平台上嘲笑三寶或留下種族仇恨和性別歧視的迷因玩笑,議題不重要,開心就好。U mad bro? Why so serious?
在網路上,網紅和媒體的收入取決於訂閱者和點閱率,因此譁眾取寵成了最好的賺錢手段。在人們只想看腥羶色、只會點擊聳動標題的環境中,自由競爭的媒體找到了最有效的經營手段:討好讀者。新聞不是給人們民主投票所需的完整公正資訊的第四權,而是一種娛樂。而讀者一邊嘲笑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一邊繼續觀看垃圾新聞,並相信媒體報導的各種政治、經濟、社會、國際新聞,以此判斷要愛哪些救苦救世的天才政治人物、要仇恨哪些賣國賊。操弄憤怒、仇恨和恐懼也是騙取訂閱和觀看的有效手段。網紅和網路新聞為了不存在的假議題和陰謀論(假裝?)生氣,說Woke和DEI要來奪取你的娛樂、男性正假裝成跨性別來傷害女性、某些政治人物是敵國滲透吸收的間諜。
資訊量過多、人們又沒耐心的情況下,AI工具讓人可以放棄閱讀思考,把旁徵博引的長篇論述簡化成兩句重點,源自充足證據和嚴謹推論的必然結論成了你可以自由決定要不要接受的斷言。寫文章也不再需要查資料驗證和挑戰自己的論點,只要把你的信念作為指示送出即可產生一篇煞有介事,但其實連作者自己也不知真假的文章。讀之只是增強正反雙方各自的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甚至連影片和聲音都能輕易生成,眼見為憑不再是有效的證據。
不實訊息在社群平台上流竄。人們根據行文的語氣、引用的流行迷因、被挑動的情緒來決定是非對錯。在言論的自由市場上,人們自由選購喜歡的訊息來建構各自的真相。當買到錯誤資訊而受傷時,更多的不實資訊提供另一套解釋,讓人永遠不用懷疑自己的信念。資本家、政客和境外勢力爭相製造各種對自己有利的輿論,說服選民把票投給最願意傷害選民自己的人選。鞏固基本盤,動員他們出來投票,比說服中間選民更有效。恐懼和仇恨讓人覺得不同意見者對自己的生存造成威脅,而不擇手段排除異已,取代民主制度最重視的溝通、談判、合作和妥協。至此,民主和獨裁已然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