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9

人的選擇並非一定朝向最大利益

  一般而言人的行為準則應當以朝向對自己最有利為原則。如果你讀過《自私的基因》你大概知道人類根基在基因中的各種行為都傾向於演化成會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是根據我的經驗,許多人的行為和思想在許多方面都不合這個原則。有些人犧牲奉獻的精神大到對自己有害時也要進行利他行為,有些人自私到明顯對自己有害的地步,有人拘泥於道德而認為某些東西是必要之惡不應該做,有人把遺產留給已經九千五百萬年沒有親緣關係的寵物狗,有人因為壓力自殺,有人玩電腦遊戲好幾小時什麼利益都沒有得到……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人並不會每件事情時都有意識地實際用頭腦去計算那個選擇對自己最有利,例如交朋友隱含的目的是擴充自己能享有的資源,但是我們交朋友時會有的心態只是純粹喜歡多認識人、想要互相學習,只有小人會以利相交。演化也不是即時適應的,例如在游獵採即時帶甜的果實大部分都沒有毒,現在食物基本上都沒有毒,但是大多數人還是喜歡甜食。天擇留下的這些彈性,造成有些人完全只顧自己的感官刺激,而會有不生育、不助人、不學習、不分享、不思考這些無論要延續gene還是傳播meme都不合理的行為存在。

  如果畫成圖就像一個xy散佈圖裡面有很多個點,xy分佈大致成正相關但不完全成正比在一條線上。每個點就代表一件事,橫軸是這件事會給自己的利益,縱軸是某單獨一個人或者某時空下許多人平均做這件事的頻率,依討論對象的不同每個點會有略微不同的位置,例如可能胖子甲比較愛吃、瘦子乙食量比較小,於是同樣是吃東西的點,甲的會在乙的左上方,因為吃東西對他利益較小可是他常做。如果看世上每一個人的平均的所有點的最小方差線,應該會得到是不考慮天擇的彈性範圍時得到的結果:一條表示剛好正比的斜線,也就是在該環境下對每個人最有利的行為模式。


  所以這該如何影響我們呢?

  我想如果強迫每人的行為頻率調整到線上可以消除很多社會問題,短期內也不會對人類整體造成傷害,但是長期上卻會有嚴重的問題:降低多樣性一定會造成面對環境變化的抵抗力變差。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個行為的利益變低或變高了(圖上的點左右移動),大家卻沒有少做或多做這件事(圖上的點沒有上下移動到線上),就會出問題。加上我們目前根本無法完全量化判斷每件事的實際利益大小,我們除了無法在環境變動下即時修正行為之外,甚至就算我們想要這樣做也根本不可行。但是如果我們允許大家在一定範圍內不依照最佳頻率做某些事情,如果環境朝向任何方向移動,都正好會有某些人的行為模式正好可以適應新環境。

  因此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應該是理解到這一點而在一定範圍內允許有些人有看似不合理的行為,並且在社會分析的時候把這些行為列入考慮。聽說最近經濟學就有人在分析人不完全理性、做事情不見得會選擇最大化自己利益的情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