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詞的定義通常是由眾多使用者和少數的權威機構(例如政府或學術界)所共同制定。因為每個人對詞義的掌握可能有些許的不同,而會成為一個詞義的分佈。通常在學習語言時,我們的目標是要盡量抓到最多數人使用的定義,或是位在平均值的定義,然後慢慢體會這個詞的詞意可以往各方向延伸到什麼樣的程度而不造成錯誤的溝通。
但是在一些較高階的語文檢定中,為了試檢受試者的語文能力,出題者常使用一些偏離中央的較冷僻定義,因為認為一個夠好的語文使用者應能理解此用法。這本來算是合理的,然而在臺灣(和很多東亞國家),受試者為了得到較好的試檢結果,會(經由參考書和補習班)收集檢定的題目,並將此非主流的用法當作唯一的定義。
於是這些人就學會了一套詭異的語言、而檢定本身則有潛力成為重新定義語言的另一個權威機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