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轉來了一系列文章,說某財團推動了某政黨去打壓某些人,大家要去抗議。我看了文章,之後決定不理會。不參加,不推文,不按讚,不轉錄,因為這是某個團體的成員寫的文章。
社會上充斥著大大小小的團體,包括各種政黨、公益團體、宗教團體、社運團體、單一議題團體……他們各自追求著各種不同的目標。團體中的成員可以交換資訊、集中資源、互相打氣,為了共同的的目標奮鬥。但是,也造成極端價值的出現,影響不同價值之間的理性溝通。
當一個團體帶著任何一個價值觀,一定都會有人反對。當團體外有反對者,團體內的向心力就會提升。高向心力會讓團體內的人更容易接受團體內的論點,而不去思考,生產出更極端的論點,引來外面更多的反對者。這樣的正回饋會讓團體越走越極端:
「我們關心弱勢者」→「我們幫助被打壓的人反抗」→「我們是正義的一方」
「我們是為了地區發展」→「我們是為了國家好」→「我們是真正愛國的人」
社運團體常將一大票意見包裝在一起,正是一個例子。他們本來可能只是反對拆除一橦房子,但是這跟建商的利益發生衝突,於是他們就來反建商。建商尋求法律途徑解決、要政府幫忙,一夕之間這個社運團體就反對起都更條例、土地徵收法、依法執行的文官、依法宣判的法官……。只要不支持「我們」,就一定是「他們」,是既得利益者、是財團的走狗、是拿了錢的官員,都是一夥的。
這種「我們」對抗「他們」的思維,在心理學有很完整的研究(註一)。當人類社會還是由血親組成部落的時代,有限的資源造成部落間強烈的競爭。在這種背景下,簡單地將世界劃分成「自己人」和「其他人」、假設所有的「其他人」都是敵人,在大多數情況是正確、有利的。這樣的傾向到今天仍然留存在存人腦中,卻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好吧,或許對於在戰場上士兵會適用,但只要退到國家間的協商就不合適了)。這種「我們」對抗 「他們」思維過度地簡化事情,認定不支持自己的人一定都是同一夥的,不去考慮對方可能遇到的難處,也不思考自己持有的資訊和推論過程是否可能出錯。結果影響雙方的溝通,使大家無法產生共識,最終必然造成至少一方的損失。
如果只是那個小團體輸掉也就算了,但這其實造成了更大的社會成本。
人雖然有思考的潛力,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興趣和能力去關注每一個議題,所以會讓對各個議題有興趣關注的人將意見整合之後轉給大家,其他人只要讀幾個常去的網誌、喜歡的專欄、到處轉的facebook貼文、推爆的文章,就可以決定要支持哪一方。這在政治學上叫二階段傳播流程(註二)。通常這有好處,可以減低大家參與政治的成本。但是,如果這些負責整合的意見領䄂成了團體中的一員,就會造成少數人組成的團體可以綁架一個大多數人沒注意到的議題,操控多數人一起走向極端。
環保團體整天拿著高斯計測量電磁波說有害,毫無科學根據,結果現在沒有人願意讓自家附近有基地臺,然後又抱怨收訊不好。社運團體一直批臺灣的現狀,造成許多年輕人整天鬼島鬼島的叫,對臺灣的未來悲觀,完全放棄解決問題的嘗試,最後問題越積越多。宗教團體將同性戀課程簡化成教小孩成為同性戀,造成家長也反對這個課綱……
那要怎麼避免?
叫大家都不要加入團體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因噎廢食,畢竟在現代的多元主義社會,只有組成團體才能有夠大的聲音。光是叫大家自己注意保持理性也沒有用,只會成為空泛的口號,掉入極端思維的人還是會覺得自己最理性,錯都在別人。最有可能的做法,是(暫時)把自己抽離。
當你看到一篇「緊急!臺灣的未來就看這一次!」的時候……
當你看周遭好多人都支持某個理念,而且打算用行動表達的時候……
當你看到一篇文章講一件很誇張的事,讓你覺得一定要轉錄給大家知道的時候……
當你看了一段新聞影片,讓你覺某群人(或某個國家的人)太過份了的時候……
先停一下。想想看,你是不是才看一下就覺得這些資訊「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一定是真的」?你是不是覺得那個說「你們誤會了」的人一看就是「他們」派來護航的?「他們」的回應是不是一看就像是在說謊?你是不是覺得「我們」在對抗「他們那些可惡的人」?
如果是的話,最好的做法是暫時先冷眼旁觀,不要急者去加入「我們」。每當我看到這類資訊,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尋找其中的錯誤宣稱。如果找不出錯誤,接下來就是去找尋誤會和錯誤解讀的的可能:是不是假設太多,或根本就是陰謀論?確定沒有錯誤解讀,接下來還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有沒有可能是不得已的?會不會問題根本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某個情境或制度?
教育部收集參加抗議的學生名冊,好誇張喔!結果咧?公文上寫的只是檢附參加串連的學校名冊。不旦層級不對,把學校當成學生,連名冊發送的方向都弄反了。
楊淑君失去比賽資格,關鍵的裁定者是韓國人和中國人,整件事一定是韓國和中國的陰謀!結果呢?我們的電子襪好像還真的不合規定(註三)。
臺大包紹興社區不分長幼全部提告,趕盡殺絕,是嗎?原來公立學校必須依法律程序解決問題,因為有投機份子暗藏在內,必須全部一起告才能釐清,而且只象徵性求償一點點。
跳脫集體的思維,真相其實沒有那麼嚴重。
註一:「我們對抗他們」的思維是基於仇恨和恐懼,由邊緣系統掌控;理性和相互理解則由大腦前額葉皮質掌控。兩者互有消長,且各自都會形成自我強化的正回饋機制。也就是說,「我們對抗他們」和「相互理解」的兩種思維,光從腦部結構的層次上就難以共存。(A Newberg, MR Waldman, 2010, How God Changes Your Brain: Breakthrough Findings from a Leading Neuroscientist)
註二:我這邊用的可能已經偏離最初定義的二階段傳播流程了。本來Lazarfeld的二階段是指「媒體到意見領䄂」和「意見領袖到公眾」,但是現代社會的資訊傳播結構比1940年代複雜許多,有網路意見傳播、有公民記者、有記者抄網路、有讀者投書……有時候不太容易區隔媒體和意見領袖。
註三:世跆盟和中華跆協內都有臺灣人說襪子不合規定,加上亞跆盟和亞奧會,至少有四個組織和四個不同國藉的人,如果有辦法搞陰謀,早就世界革命了。最多就是主辦單位自己也不知道襪子有沒有違規所以誤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